妻籠、馬籠也是有印象卻不知是啥意義的地名。原來,應該稱為妻籠宿與馬籠宿~
17世紀時,德川家康統一全國後,開始整修道路,以江戶(東京)為中心修築了五條對外聯絡道路,
而其一的中山道連結了江戶及京都,中山道全長540公里,穿越木曾山脈部分又稱為木曾路,
中山道上共有69座驛站作為貨物或旅人中繼站,妻籠宿及馬籠宿就位在中山道南端近京都之處,
喵趕緊拿出明信片,開心蓋了滿滿的祝福章,然後在服務人員貼心幫忙下順利寄出,
用喵那殘缺的五十音加上十指可數的日文單字,也能寄出明信片^^,而且真的有寄回來喔!!
附近小店有販售許多手工藝紀念品,多以木製品為主~
某家店門口的店貓,不怕人,只是不太親切~喵有被白眼到...> <
傳統的手工藝,編花馬,非常精緻~要價也不便宜...
逛完熱鬧(遊客很多)又冷清(店家跟住戶不多)的街道,回遊覽車路上經過候車亭~有貼心的可愛座墊...
結束妻籠後接著繼續往馬籠去,妻籠跟馬籠距離不遠,馬籠是中山道上南端最後一個驛站~
柱上標示著距江戶及京都的里程,用走的還真是遠~
據說以前的法條都是這樣頒佈的,話說~掛這麼高字又這麼小...有人看嗎??
據說是作為古代的消防栓用途?! 是...失火的時候把大水桶打開,拿小水桶接力舀水嗎?
島崎藤村是知名作家,世代都是馬籠陣(陣=村)村長,算是地方上的望族後代,十歲便前往東京求學發展,
所著小說[拂曉前]以馬籠宿為背景,馬籠宿也因其著作成知名景點。門前蒼勁的松樹,是最顯目的地標~
馬籠茶屋
日語中,「餅」是年糕的意思,是木曾地區與伊那地區的特色小吃,是用粳米做成的扁長型飯糰,
食用時塗上味增醬汁,用炭火烤香。據說以前會在春秋時節供於神前,祈禱及感謝豐收~
喵買了一支嚐嚐,日本米飯都蠻好吃的,因此醬汁調配成了關鍵,這家醬汁還不錯,喵吃得還蠻開心的^^
吃完還意猶未盡嗎? 附近店家有貼心的外帶包~可以自己回家DIY
馬籠的閒逛也告一段落,到了午餐時間~每餐都有蕎麥麵加上飯...沒有一餐吃得完的,太多了吧!! -_-
下午行程來到惠那峽~
惠那峽的形成是因為日本在80年前左右,為了建造第一個發電用水壩(大井水壩)截斷木曾川,
因而形成一個人工湖,以這湖為中心,延續至上游的中津川區域,被地理學家志賀重昴命名為惠那峽。
此次行程安排了搭船遊覽惠那峽風光,一趟約30分鐘,船上還同時有中文的簡介短片。
惠那峽散佈著因天然侵蝕形成的奇岩怪石以及斷崖絕壁。
奇岩的命名都來自其形:傘岩、屏風岩、帽岩、品字岩...各有特色。現場感受真的還蠻壯觀的,
如果自己來,應該會在這裡停留多一點時間,旁邊有一小區環湖公園,秋高氣爽時散個步應該很不賴
結束惠那峽遊船河行程,天色也暗了,今天的行程就到這,該回到市區去了~